本篇文章1838字,读完约5分钟
2020年1月16日,在对缅甸联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的前夕,习近平主席在《缅甸之光》、《镜报》和《缅甸全球新光》上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,题为《继续书写千年伴侣的新篇章》。该条内容如下:
继续书写千年友谊的新篇章
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
值此中缅建交70周年之际,我很高兴应文敏主席邀请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。我在2009年参观了这片美丽的土地。缅甸美丽宁静的风景、丰富多彩的文化和勤劳朴实的人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我期待着通过这次访问与我的缅甸朋友分享“同伴与波浪”的友谊。
中国和缅甸山水相连,世代毗邻。在缅甸语中,“细胞波”是指女性同胞的兄弟。自古以来,两国人民就和睦相处,两国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。早在公元前4世纪,我们的祖先就开通了贯穿四川、云南、缅甸和印度的“金银大道”。在中国唐朝的鼎盛时期,缅甸的表王子带领一支舞蹈团远赴长安,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了他的千古绝唱《岳。缅甸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。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为中缅关系的发展尽了最大努力。周恩来总理九次访问缅甸。他穿着缅甸民族服装和缅甸人民一起庆祝泼水节,这已经成为一个著名的故事。
中缅建交70年来,一直倡导和实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,相互信任、尊重和支持,为大小国家树立了平等相待、互利共赢、共同发展的典范,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。
——两国政治互信基础更加牢固。20世纪60年代,中国和缅甸本着平等协商、互谅互让的精神,率先解决了边界问题。目前,两国高层交往频繁,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稳步发展。中国坚定支持缅甸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,支持缅甸促进国内和平与民族和解的努力,支持缅甸在国际舞台上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民族尊严。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,缅甸坚定支持中国。
——两国务实合作越来越大。中缅经济互补性强,潜力巨大。长期以来,中国一直保持缅甸作为最大贸易伙伴和最重要投资来源的地位。2019年前11个月,双边贸易额达到168亿美元,越来越多的缅甸农产品和畜产品进入中国数千家万户。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取得丰硕成果。缅甸是“一带一路”沿岸的一个重要国家。双方深化发展战略对接,签署中缅经济走廊建设合作相关文件,成立联合工作委员会,稳步推进走廊建设。
——两国人文交流的纽带日益紧密。中缅两国积极的文化、宗教和人员交流为加深两国友谊提供了坚实的支持。中国国宝佛牙舍利曾四次受邀前往缅甸,缅甸在洛阳白马寺捐赠了一座缅甸风格的佛寺。中国在缅甸启动了“光明之路”和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救援行动,给许多患者带来了好消息。中国优秀的影视作品在缅甸引起了热烈的反响。
今年,中国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,实现第一个世纪的目标。缅甸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新的成就。双方应以建交70周年为契机,增进传统友谊,深化互利合作,推动中缅关系进入新时代。
——加强战略沟通,描绘双边关系新蓝图。双方应继续发扬高层交往的主导作用,加强各级沟通协调,促进发展经验共享,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继续坚定支持对方,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深化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,让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深入两国人民心中。中国支持缅甸通过政治对话促进国内和平与和解,双方应共同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。
——深化经贸交流,为互利合作注入新的动力。双方应在“一带一路”框架内深化务实合作,将中缅经济走廊框架从概念推进到实际规划建设阶段,重点推进皎漂经济特区、中缅边境经济合作区和仰光新城三端支持,深化互联互通、电力能源、交通运输、农业、金融和民生等领域的务实合作,使中缅互利合作给人民带来更多利益。
——增加交流和相互学习,增加“细胞波”友谊的新内涵。双方都将今年定为“中缅文化旅游年”,相信缅甸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物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。双方将围绕建交70周年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,扩大教育、宗教、媒体、影视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,不断巩固中缅友谊和舆论支持,使“同胞”友谊更加深入人心,焕发生机和活力。
——加强协调合作,开创地区和平稳定的新局面。当前,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,双方应在联合国、东亚合作、澜沧江-湄公河合作等多边机制框架内加强协调与合作。弘扬新时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,推进相互尊重、公平正义、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建设,努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。
中国和缅甸之间有一句俗话,“亲戚越亲,朋友越亲”。站在建交70年的历史新起点上,我们愿与缅甸朋友携手合作,推动中缅命运共同体建设,继续谱写新的千年“伴波”友谊乐章。
标题:习近平在缅甸媒体上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
地址:http://www.ce8a.com/bdzx/903.html